
笑称我属猫,看见鱼就很开心。不论是什么鱼都爱吃,哦,那木鱼除外。
华容是鱼米之乡。但在我们下乡那时候,鱼可是不多见。每年春节前,我们那个生产队用水车车干队里那几口堰,每家每户能分得几条鱼。平时,也就是那小孩在村边的小港子里,偶尔捞上点小鱼嫩仔,你就闻不到腥味儿了。那次去集成垸,路过砖桥街上。看到那卖鱼的,一问每斤鱼只要0.28元,可咱知青口袋里没钱呀。强吞下那不断涌上来的口水,故作扬长而去。
参加工作去了湖北。还没动身呢,有人就告诉我这属猫的:“湖北可是个好地方,鱼有得是。湖北人吃鱼,从右半边嘴巴吃进去,左半边嘴巴就把刺给吐出来了……”听得我是一楞一楞的,还有比我这个猫更会吃鱼的?只是实在想象不出那是个什么样子。到了黄石,每日里在食堂吃饭。(那年月,生活物资是按计划供应的。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肉,几两油。)从食堂打回饭菜,任你翻过来复过去的在菜里挑挑捡捡,也难翻出两小片肉来,更别提吃鱼了。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,食堂给发张餐票,按计划让每个职工打打牙祭,有可能会发现其中有几块鱼。(现在的年轻人,是不知道打牙祭这词的了)
现在的市场真的是繁荣了,作为主妇的我经常光顾的当然还是那鱼档。变着花样的把那鱼做得很好吃。这不春节就快到了,告诉你一鱼做成四吃,你试一下,一定会吃的很开心。
买来鲢鱼要大点的(鲢鱼比较便宜哦,肉也很细嫩),去鳞,剖肚除内脏。切下鱼头,片下鱼肉。那片下鱼肉后的鱼刺上还有许多鱼肉,(我给它起名是鱼排骨)剁成一块一块的。然后,把片下的鱼肉,皮朝下放在砧板上,用刀背使劲的捶。然后把鱼肉刮下,边刮边把小刺拣出。如此反复,只到把鱼肉都刮干净,剩下鱼皮。
刮下的鱼肉,用刀背剁成茸。放碗里加个鸡蛋清,生姜汁,料酒,盐适量,再加清水少许,用筷子顺时针方向搅至鱼茸有劲。锅里放清水烧沸,将搅好的鱼茸做成丸,下到锅里。等鱼丸浮上水面,鱼丸就做好了。喜欢清淡口味的呢,在那煮鱼丸的汤里,撒把葱花。嘿嘿,真香!一尝,恨不得把舌头都吞到肚里去。口味重点的呢,可以把鱼丸煮到火锅里,又是另一种滋味。(如果你技术差点的话,可以在鱼茸里加点生粉,这样就不会把鱼丸做散了。)此为一吃也。
切下的鱼头,你莫小看,虽说比不上雄鱼头,主要是没雄鱼头那么大咯。但用来炖豆腐,你一定比我做得更可口。此为二吃也。
那去了多半鱼肉的鱼排骨,放盐腌后,就是咱长沙人民爱吃的鲍腌鱼了,还少了那些碎刺的烦脑。可油炸,可红烧,真真是个美。此为三吃也。
剩下的鱼皮,放点生粉,盐,姜末腌一下。放油锅炸至香酥,再放辣椒末,青蒜末炒香(因为鱼皮太少,放辣椒末,青蒜末充数)最是下酒,咽饭的好菜。此为四吃也。
怎么样,很容易吧。春节做点鱼丸,比那超市买的强十倍。如果能用这鱼丸招待你的知青朋友,人人都会夸你很能干哦!